公司新闻
石雕 - 吴良伦的作品集 - 中国作家网星空体育官方网站
星空体育官方网站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人民大会堂,与怀宁县也有关联。当年,北京这两大地标建筑,来自怀宁县石镜乡的3名石工就参与了其中建设。
怀宁石雕工艺历史悠久,历史文献有徵者已400余年。盖因独秀山以东、直抵大龙山(今属安庆市),重峦迭岗,岩石质地又坚,操石工者代不乏人,高手自在其中产生。据1915年怀宁县志记载:明隆庆四年(1570年),安庆知府陆钶创建振风塔,曾向集贤岭(现大龙山镇)及扁担山采取石材,必有怀宁石工参与取石、建塔工程。位于高河镇的茅城桥,始建于明嘉靖初年,万历10年(1582年)修成大石头桥,“为怀诸桥冠”,立碑记,桥头树石狮为镇。刻工细密,毛爪如生,可称传世精品。清末民初,石镜乡石工吴振禾,技艺誉为“名盖上江”,淞沪镇守使怀宁月山人杨善德营建墓葬,碑志、华表、石人石马,均由吴振禾一手镌刻。民国21年(1932年)前后,上海大理石厂曾雇请月山石工120人开采石料,加工成家具。
在怀宁,如今仍存有清朝、民国时期的石牌坊,这些石牌坊用榫铆嵌合堆迭,镌刻花纹、题字;祠堂则有石案、石鼓、石磉、石狮及石门楣、框,上缀阴纹花卉、飞禽走兽;再如练功石锁、焚香烧纸石炉,就整体石料,镂空加绘,技术精妙可观。
怀宁县凉亭乡人口仅有3万,而存款却超亿元。老百姓说,打磨石头圆了我们的小康梦。现在,全县半数乡镇依靠石艺加工走上致富路,演绎出一篇新“石头记”。
靠山吃山。早在明末,凉亭人就以加工石磨、石碓、石臼著名星空体育官方网站。改革开放以后,石碓、石臼渐渐派不上用场,他们迅速瞄准城里人爱喝豆浆、爱吃芝麻粉等保健食品特点,开发出直径10~30厘米的小石磨。凉亭人把小石磨照片贴上互联网,迅速占领深圳、武汉、广州等大中城市,甚至还漂洋过海走出国门。现在,石磨生产已实现现代化,用上车床、铣床,不但效率大大提高,制作也更加精美。
史载,“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怀宁五至八月百日无雨,干旱严重,农作物籽粒无收,民食榆树皮、观音土。”王文德、吴裕刚、朱立宗等一班穷石匠从闹旱灾的怀宁县逃荒来到黄山。他们凭借着一身好手艺,承接下在天堑“鲫鱼背”建筑蹬道的苦活、险活,别人不接也干不了的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了生存,别无选择。如果说,黄山风景是大自然雕塑家的伟大艺术品,那么,石级蹬道便是劳动人民在天造画屏上涂抹的异彩。黄山是人间仙境,而通向仙境的路便是形似飘带、险如“天梯”的石级蹬道。游黄山的人,在未有缆车之前,没有一个不借助于石级蹬道。蹬道在飞鸟难落脚、猿猴愁登攀的险峰危崖间延伸,游人对石工们用智慧加汗水架起的“天梯”,莫不叹为观止。在足不能驻、手不能攀的危崖上构筑蹬道,那是要靠大无畏的精神和智慧的。“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 ”且以黄山第三高峰天都峰(1810米)为例:峰脚到绝顶相距仅650米,而高低差却有310米,蹬道达1400多级,要架设这座“天梯”,谈何容易!而“鲫鱼背”蹬道之难则远在天都峰蹬道之上。它是由玉屏楼通往天都峰的最惊险一段,这一段长而隆起的峰岗纯石无土,长约10余米,宽约1米,两边是万丈深渊,险峻至极。坚硬粗糙的花岗岩,磨破了他们的衣裳,划破了他们的面颊和双手,好不容易在鱼脊背上凿出一条两尺宽的路,不料前面又出现了一道2米宽的豁口,好像垂直一刀把这偌大的鲫鱼拦腰切成两段。如果豁口那边有人,这天堑当不难打通,关键是在那边没有人,只有光溜溜的巨石。抛绳子过去生不了根,砍树搭桥凭一头踏实也架不稳。经仔细观察,反复琢磨,王文德站了出来,他凭藉着胆量和本领奋力跳过去,再与吴裕刚等人密切配合,这才征服了通向天都峰的奇险。时光飞逝,往事如烟,还记得珍藏在民间口碑里的这些无名英雄的人,已所剩无几。其实,哪个石级没有洒过他们的滴滴血汗,哪条蹬道没有留下他们的串串故事。“鲫鱼背”天堑变通途,天都峰架起“青云梯”。一级级蹬道,让黄山的“伟、奇、秀、幻”诸美尽收游人眼底,也使许多古今文人墨客写下了一篇篇歌颂黄山石工的不朽名篇。而在这群石工之中,怀宁凉亭的石工当然是佼佼者。他们在“鲫鱼背”一炮打响,在天都峰一路闯关夺隘,声誉鹊起,好评如潮。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1939年。当时,抗日烽火燃遍祖国神州大地,偏处皖南的山城屯溪成了东南的小后方,是苏、皖、浙三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939年春,前陆军上将、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唐式遵(字子晋)率部驻兵于屯溪,将军为激起全国同胞同仇敌忾、抗日救国的共同情怀,他用如椽之笔写下了立意深远、磅礴云天的“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十个赫然大字(每字一丈八尺见方),并决意要将其镌刻于黄山立马峰(又称青鸾峰,海拔1780米,为黄山第四高峰)的悬崖峭壁之上。立马峰峭壁如巨墙矗立,鸾鸟腾空,两谷深邃如渊,海拔高差数百米几近千米,抬头掉帽,落谷粉身,要把这十个赫然大字镌刻上去,似乎是在痴人说梦星空体育官方网站!唐式遵将军效仿昔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故事,开出了一万银元的赏格招募能工巧匠。但赏格发布后久无动静,这时,他的左右便有人说:“将军不要再费神了,你的无价墨宝就是花钱再多也是不能勾勒上立马峰的。”就在将军一筹莫展之际,忽于某日他的衙署前竟然来了6个人,他们的名字分别是:王文德、吴裕刚,朱立宗、胡义和、宣庆发(还有一名是为这5名石工监视缆绳和打磨钢凿等服务的,故志书未留下其姓名)。上列5名石工中的前三人均为怀宁凉亭人。他们不仅艺高胆大,而且是经过了数番集体研讨,才下定决心来承揽这份在国内诸多名山石刻中也极为罕见的工程。他们的办法是:以竹篾编出茶杯口粗的缆绳,上端固定在立马峰的岩石树桩上,下端垂到谷底,一个个腰系麻绳安全带,蛇行猿挂在蔑缆上,先测定每个字的位置,留下字与字之间各距一丈五尺的空位,再凿出一行行可以插钎立足的洞眼,又以铁钎和麻绳为经线,绑上一排排木棍为纬线,就凭藉那摇晃不定的软梯代替施工的脚手架。他们终日依附在上面,一锤一凿地刻出平均深度二寸五分的全文。行内人说:这比荡秋千摸石耳还要惊险。那花岗岩像铁铸铜浇似的坚硬,站在软梯上施工,简直像蚂蚁啃骨头一样费劲。他们任凭日晒雨打,无惧风霜刀剑,就这样以凿为笔岩为纸,整整干了大半年才完成这条堪称全山之冠、至奇至伟的巨型石刻。而这五名刻字的石工则是每个人都瘦了半个膘,其中一人体重竟剧减25斤。1987年,唐式遵将军侨居美国的女儿唐雨辰一家在回国观光时星空体育官方网站,就曾专程来到黄山,寻访当年石工的后代,与之合影留念,并将立马峰峭壁上的这十个大字摄入镜头。他们对将军的高超书艺和石工们的镌刻绝技表示永志不忘。凉亭石工的名字也就此漂洋过海了
石镜乡周边农民更叫绝。他们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就瞄准石头工艺加工市场,购置抛光机、切割机、刻字机等,还花重金聘请工艺美术师当指导,把大理石加工成各种石狮子、华表和板材。普通的石头被赋予文化内涵,身价随之陡涨。目前石镜附近从事石雕、石刻的农民已有近6000人。新“石头记”吸引全县4200多农户参与“创作”,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近5万人,在全国各地设立代销点,还有4成左右产品实现网上销售。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44554号 京公网安备7号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 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